次债危机前,美国房地产贷款余额与GDP的比率高达90%,远高于其他国家30%—40%的水平,这可能是当时最直观的先行预警指标,但未引起监管者的足够重视。
由此,引起高盛公司享有如此特殊的垄断地位,它以近乎接管的方式暗中收买、操控各国政府政要,新型金融战争高度垄断形成了人数极少的超级富豪,将全球各国的广大民众甚至实业领域的富豪都当成了捕杀猎物,还导致金融危机、舆论误导、政府救市演变为金融战争的掠夺武器、通过全球化将掠夺触角伸向了世界所有角落等一系列新特征。实际上,改革开放后中国人访问西方时看到的经济增长成果,就是与新自由主义截然相反的社会改良政策带来的。
例如,危机前夕购买大量濒临暴跌的美国债券、股票和基金,众多新兴富豪惨遭美国富豪杀手的集体屠杀,众多国有、民营企业在能源、外汇衍生品市场上损失惨重,沪深股市从6000点暴跌到2000点,令广大股民欲哭无泪,这其实都不是市场无常变化,而是金融战争的残酷掠夺。社会改良时期严厉打击投机的金融管制化政策,更多地借鉴了马克思的金融必须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理论,而不是被实践证明容易刺激泡沫经济膨胀的凯恩斯宽松货币政策,成功地帮助世界各国从二战后的经济废墟中重新崛起,根本没有像美国推行华盛顿共识的金融自由化时期那样,在拉丁美洲、俄罗斯和美欧国家频繁引发金融危机。不同金融垄断财团为了争取在掠夺财富的金融战争中取胜,只能默认指挥权交给擅长投机的一家金融垄断企业并服从其领导,由其疏通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制定市场游戏规则,以及煽动舆论、诱发泡沫、多空交易进行分秒不差的指挥,赢得金融战争胜利,此后才有可能进行分赃并瓜分战利品。但是,自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严重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化因各种矛盾急剧激化最终引发了失控的局面。所谓美国制造业增长推动了经济复苏的说法是虚假的。
尽管美欧经济实际上仍然处于严重的疲软状态,但此时国际金融垄断资本无法依靠正常经济增长获利,迫切渴望发动金融战争掠夺大量财富并转嫁危机,因此,就无法顾及股市炒作与实体经济运行是否存在矛盾,无论各国经济状况好坏,统统都被推入了股市泡沫陷阱。当前中国在全球化失控的新阶段,应该像当年罗斯福总统和西方社会改良时期一样,果断采取与新自由主义截然相反的一系列应对政策措施,否则盲目开放接轨可能被迅速拖入全球化失控陷阱并横遭金融战争的洗劫。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都在讨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要求改革过去以美元为中心和基本储备货币的货币体系。
持有数量可以根据大家的贸易量,特别是互相的进口量。一般使用SDR时,往往危机已经爆发,所以它更像是危机应对机制,而不是日常货币体系。为此,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政府推动,特别是最初形成债券市场、货币互持的过程,需要有政治意愿,各国加以配合,形成协议。储备货币从最原始的意义来讲,就是为了在贸易上互相给予一定的信用。
现在各国的利益相互隔开。而且,大家联合起来,对世界金融体系的改革可以做出更大贡献。
现在,亚洲有很多货币机制,包括储备基金、互换机制、清迈协议,但是亚洲债券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一直比较滞后,亚洲各国相互间发行本地债券,债券市场就能够形成。SDR本身已经是存在的机制,但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没有真正被利用。从已有的机制出发,目前亚洲已经存在货币互换机制,再往前一步,从互换到互持,各国互相持有对方的政府债券,就像我们现在用人民币到国际市场上购买美国债券一样,我们也购买韩元债券、日元债券、马来西亚债券等等,并且形成机制。正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提出加快各国货币成为储备货币的设想,即货币互持。
邻国之间互相持有对方债券,就能使对方货币在比较小的比例上成为储备货币,从而减少对其他货币、特别是对美元的依赖。大家提出的改革方案有以下几种:第一是追求超主权货币,即统一货币,统一中央银行,以消除现在单一货币作为国际货币所带来的各种弊端,减少一个国家大量发债所导致的各种危险,但这是相当遥远的事情。债券市场一旦发展起来,除了政府持有之外,很多私人部门也会参与进来,可以推动定价机制的形成。但是,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往前走,也需要大家共同往前走,彼此分享市场繁荣的成果。
就像亚洲一些国家在讨论是不是要共同推选亚洲候选人参与IMF总裁竞选一样,联合起来会有更大声音。我们需要全球的思考,也需要从现在的事情做起,为亚洲、世界的金融体制、货币体制改革做出贡献。
亚洲将来在国际市场上会发挥非常大的作用。多元化可以减少对个别国家货币和债权的依赖,也使得货币市场上有更多竞争,更加平衡。
现在一些国家表示愿意持有人民币债券作为储备货币的一部分。第三种方案是货币多元化。第二种方案是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加强对特别提款权(SDR)的利用。吸引更多货币参与进来,才能更多地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从而对现在体系的改革做出贡献。我们可以把它作为参照系,这可能是未来的追求,需要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统一才可能实现。这一日常机制可以成为在现实中加以利用的储备机制。
这样做的好处有以下几点:第一,减少对美元的依赖,由此对世界货币体系的改革做出贡献,同时促进亚洲债券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当你持有对方债券时,大家对债券的价值,对各国的风险特别是对主权债的风险就会更多关心,大家就愿意做更多的政策协调,一体化进程也会进一步加快。
同时,SDR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各国货币上,其现实性和真正的功能还有待研究。这种趋势现在正在发生,只是要努力使它进展更快,作用更普遍。
来源:文汇报 进入 樊纲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国际货币体系就像亚洲一些国家在讨论是不是要共同推选亚洲候选人参与IMF总裁竞选一样,联合起来会有更大声音。
这样做的好处有以下几点:第一,减少对美元的依赖,由此对世界货币体系的改革做出贡献,同时促进亚洲债券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三种方案是货币多元化。我们可以把它作为参照系,这可能是未来的追求,需要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统一才可能实现。SDR本身已经是存在的机制,但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没有真正被利用。
这种趋势现在正在发生,只是要努力使它进展更快,作用更普遍。同时,SDR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各国货币上,其现实性和真正的功能还有待研究。
为此,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政府推动,特别是最初形成债券市场、货币互持的过程,需要有政治意愿,各国加以配合,形成协议。正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提出加快各国货币成为储备货币的设想,即货币互持。
现在欧元、英镑、日元等货币,在一定程度上也起着储备货币的作用,如果更多国家货币参与进来,就可以更大程度地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一般使用SDR时,往往危机已经爆发,所以它更像是危机应对机制,而不是日常货币体系。
第三,可以让大家的货币一定程度上成为主权货币。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都在讨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要求改革过去以美元为中心和基本储备货币的货币体系。从已有的机制出发,目前亚洲已经存在货币互换机制,再往前一步,从互换到互持,各国互相持有对方的政府债券,就像我们现在用人民币到国际市场上购买美国债券一样,我们也购买韩元债券、日元债券、马来西亚债券等等,并且形成机制。债券市场一旦发展起来,除了政府持有之外,很多私人部门也会参与进来,可以推动定价机制的形成。
大家提出的改革方案有以下几种:第一是追求超主权货币,即统一货币,统一中央银行,以消除现在单一货币作为国际货币所带来的各种弊端,减少一个国家大量发债所导致的各种危险,但这是相当遥远的事情。这一日常机制可以成为在现实中加以利用的储备机制。
但是,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往前走,也需要大家共同往前走,彼此分享市场繁荣的成果。亚洲将来在国际市场上会发挥非常大的作用。
我们可能很长时间还不能成为超级大国,但是我们可以参与到货币体系改革中。现在一些国家表示愿意持有人民币债券作为储备货币的一部分。